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下山入川”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八

    信息发布者:zql51888
    2016-12-13 14:46:45   转载

     在高深山区生活了整整50年,和严酷的自然条件“斗争”了大半辈子,梅焕林原以为再无出路。但他没想到的是,“下山入川”工程的实施,他举家搬迁到了平坦优越的朵什镇新农村,从此告别了行路难、上学难、发展难等窘况。
      今年54岁的梅焕林是一名老党员,也是一名有过27年工龄的村干部。在寒暄中他告诉记者,以前他居住在南冲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,生产生活极不方便,3间破旧的土木房是他们的住所,吃水困扰了他们近四十年,直到10多年前通了自来水,才结束了人挑畜拉的历史;最让他们犯愁的是行路难、上学难和就医难,因为住得偏远,出山的羊肠小道又崎岖不平,坑坑洼洼,上街购物必须翻山越岭,孩子上学也要步行1个多小时,家人有了重病谁都心惊胆战,要么包车要么发动自家三轮车去医院……
      2013年,朵什镇在镇政府驻地修建了新农村,这让梅焕林看到了希望。“政府动员大伙搬迁,我第一个拍手称赞。”梅焕林说,2014年10月,新农村建成后,他带头搬迁到了新居。梅焕林全家对新居十分满意,他说,新居住宅面积共92平方米,加上前后院落共360平方米,比他以前的院落还要宽敞;房屋总造价16.8万元,政府补助4.8万元,农户自付12万元,他家没有足够的钱交房款,他贷了5万元双联贷款和5万元“双业”贷款,政府又为他家发放了6000元精准扶贫补贴资金和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;搬迁前,政府已对新居进行了装修,铺了地板砖,粉刷了房屋,安装了门,他只花了一万多元,购置了家具就入住了;新农村旁边还有统一修建的养殖暖棚,他家的暖棚出了大门就能看到,他在暖棚里养了家畜,照看十分方便。
      梅焕林说,搬到新农村,一切都发生了巨变。孩子上学只需步行10几分钟,到镇卫生院看病不足1公里,新农村干净整洁,出了门就是水泥路,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窘况再也没有了。梅焕林还邀请记者参观了他的整个院落,客厅里沙发、茶几、电视一应俱全,三个卧室个个宽敞明亮,他还在前、后院自建了厨房、库房等,房屋布局合理,他说,住在新居心情格外舒畅。
      梅焕林说,“下山入川”移民搬迁无疑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捷径,是斩断穷根的好政策,作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,他经常向同村群众宣传他搬迁前后的变化,带领同村群众下山入川。“今年,南冲村有近100户群众报名搬迁,他们搬迁到川区后,一定像我一样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